“大家看,那坡上的树叶好像我们穿过的马褂哟。”2日,记者随一群驴友在穿越黔江区灰千梁子时,一片像马褂形状的树叶出现在大家面前。时值初秋,树叶已开始泛黄,那树叶就像是古时皇族御用的“黄龙马褂”。“这是鹅掌楸树叶,因叶形如马褂,也叫马褂木,是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黄建民在前不久考察灰千梁时发现的。”黔江区五里乡人大主席王军章说。
山里挂起“黄龙马褂”
2日,记者随一群驴友从五里乡徒步穿越灰千梁子。行到林场所在地的动植物监测点时,院坝前的10多棵大树吸引了大家的眼球。那10多棵大树树干通直光滑,均有20多米高,的几棵则需要两人牵手合围。
“这是鹅掌楸,因树叶形如马褂,也叫马褂木。”就在大家欣赏这些大树时,给驴友当向导的王军章介绍起来,“这是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黄建民在前不久考察灰千梁时发现的。”黄教授是“九·五”国家重点图书《少年地理学》一书的作者之一,是大型地理百科志书《中华地学通志》一书的副主编之一。前不久,他全程陪同了黄教授在灰千梁子的考察。“当黄教授发现鹅掌楸时,这个70多岁的老人高兴得不停地抚摸树干,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。”
听了王军章的介绍,大家才发现,那些树的叶子确实长得像马褂。记者看到,那些树叶互生,且大小不一,有的叶长四五厘米、宽五六厘米;有的叶长十七八厘米、宽十八九厘米。叶片的顶部平截,犹如马褂的下摆;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,好像马褂的两腰;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,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。时值初秋的鹅掌楸树叶已开始泛黄,而那些黄了的树叶,就像古时皇族御用的“黄龙马褂”,当山风吹来,黄叶又变成了一面面迎风飘扬的 “黄龙马褂旗”。“大自然真是无奇不有呀!”驴友们感叹道。
鹅掌楸自然群落
“黄教授在考察中,还在灰千梁子发现了多个鹅掌楸自然群落,的有数百亩,最小的也有几十亩。”王章军说。记者看到,监测点后面就有一大片鹅掌楸,而且也是一个自然群落,约有50多亩,的需要两人牵手合围。
“黄教授说,鹅掌楸又叫双飘树,属木兰科,落叶大乔木。树高可达60米,胸径3米左右,生长快,耐旱,抗病虫害能力极强。秋季叶色金黄,其花形酷似郁金香,被称为‘中国的郁金香树’。”王军章说。
“我们来的真不是时候,错过了鹅掌楸的开花季节。”听了王军章的介绍,驴友们不禁惋惜起来,并相约中秋时来赏叶,明年夏天来赏花。
当天,驴友们在穿越灰千梁子时,还不时看到一些零星生长的鹅掌楸,而每看到一棵鹅掌楸,驴友们都要跑到树下去留影。
中国特有珍稀植物
“黄教授说,鹅掌楸是古老被子植物,在第四纪冰川时期遭到灭绝之灾后,仅在我国的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幸存下来,成为孑遗植物,从而也成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。1999年,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。”王军章说,据资料显示,鹅掌楸既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,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。其根和树皮均可入药,可祛风除湿,止咳,被载入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
“过去,我们一直把鹅掌楸当成本地不值钱的枫香树,没想到还是‘国宝’。”在灰千梁子采了50多年草药的村民刘如凯说,辨别鹅掌楸的方法是看树叶,鹅掌楸的叶子像马褂,枫叶则像手掌,不但5个‘手指’分明,而且 每个‘指头’的边缘都长有锯齿。“看来,我们以后不要把鹅掌楸当本地枫香了,而且还要注意保护鹅掌楸呀!”
“鹅掌楸在灰千梁子的发现,也为灰千梁子的资源又增添了一个‘植物明星’,为灰千梁子的旅游开发增添了一道景观。”王军章说。